水稻剑叶形态QTL定位:改良策略的关键发现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630KB PDF 举报
该篇论文《控制水稻剑叶形态相关性状的数量基因位点(QTL)的定位》发表于2007年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是肖珂、左海龙等人。研究背景指出,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叶片形态密切相关,特别是剑叶,因为水稻籽粒中超过一半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于剑叶的光合作用。剑叶的长度、宽度和叶面积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性状,因此,优化这些性状是水稻株型育种的关键目标。 论文利用了一个日本的粳稻品种越光(轮回亲本)和印度的籼稻品种Kasalath进行杂交,产生了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BILs)。通过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控制剑叶形态的三个主要性状——剑叶长、叶宽以及叶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意味着这些性状在遗传上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即一个性状的改善可能同时提升其他性状的表现。 在遗传层面,研究者共检测到了影响这三个性状的八个数量基因位点(QTL),它们分别位于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条染色体上。这些QTL的贡献率在4.94%到22.07%之间,显示出它们在决定剑叶形态上的重要影响力。特别是第四染色体上的C1016标记和第六染色体上的C556标记附近区域集中了六个QTL,这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候选基因区,有助于通过遗传改良来精细调控剑叶的形态,进而提高水稻的整体光合效率和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得到了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包括上海市教委项目、上海科委浦江人才项目、国家948重大项目、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项目,体现了科研团队在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 这篇论文揭示了水稻剑叶形态相关性状的数量基因位点,为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实现定向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优化株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