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物理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与应用

需积分: 15 0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2.59MB PPT 举报
在"模式/内模式映象续-数据库学习"的资料中,主要讨论的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一映象机制确保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即当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如选择不同的存储方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修改映象而不必改变应用程序的逻辑设计。这种设计使得应用程序可以继续访问和操作数据,而无需关心底层的存储细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模式,通常指的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它定义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关系。内模式则是数据库的物理实现,包括实际的数据存储方式、索引和存储设备等。通过模式/内模式映象,数据库管理员能够维护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转换规则,使得即使数据的存储结构有所变化,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教材推荐包括王珊和萨师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以及Jeffrey D. Ullman和Jennifer Widom编写的《数据库系统导论》,这些都是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础资源。课程内容被划分为基础篇、设计与应用开发篇和系统篇。基础篇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概述、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安全性、完整性等内容;设计与应用开发篇深入讲解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和编程;系统篇则涉及查询处理、恢复技术、并发控制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前十一章作为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后几章则是高级教程,探讨更为深入的数据库管理技术。 数据库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数据管理的前沿技术,它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在信息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效率。 理解并掌握模式/内模式映象对于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至关重要,这是数据库设计者和管理员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理解数据库系统工作原理和进行高效数据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