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存储类别详解:局部与全局变量及其分类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7.97MB PPT 举报
C语言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与B语言密切相关。B语言,尤其是B(BCPL)语言,起源于1970年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其特点是精炼且接近硬件,但缺乏数据类型。在此基础上,D.M.Ritchie在1973年设计了C语言,对B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在数据类型和易用性方面,这使得UNIX第5版得以用C重写,尽管最初仅在贝尔实验室内部使用。 随着C语言的卓越表现,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使其得到了广泛关注。1977年,《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的出现促进了C语言在不同计算机平台上的普及,而1978年出版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由Brian W.Kernighan和Dennis M.Ritchie合著,成为了C语言的经典教材和标准规范。自此,C语言不仅在UNIX系统上广泛应用,还扩展到了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制定了ANSIC标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C语言,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随后,K&R根据ANSI标准对他们的著作进行了更新。1987年,ANSI发布了87ANSI C标准,1990年,该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为ISO9899—1990标准。此后,C语言的标准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技术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语言的标准得到了广泛接受,不同版本的编译系统可能会存在一些语言功能和语法差异。因此,在使用C语言时,了解所使用的编译系统的特性和兼容性是十分重要的。本书的叙述主要基于ANSIC标准,但读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参考特定编译器的手册。 C语言的发展是一部技术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从最初的B语言基础,经过多次迭代和标准化,最终成为现代软件开发中的核心工具。学习C语言,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存储类别,如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不同存储类别,对于入门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帮助建立起扎实的编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