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符号表实现与编译过程解析

需积分: 0 35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符号表的实现-编译原理课件 龙书为教材 ppt" 在编译原理中,符号表的实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用于存储源程序中的标识符信息,帮助编译器正确地解析和处理程序。本课件基于编译原理,以龙书(《编译原理》)为教材,详细介绍了符号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符号表主要用于存储源程序中的变量、函数、类等标识符的相关信息,如它们的类型、作用域、生命周期等。在实现过程中,通常有两种主要的策略来存储标识符: 1. **固定长标识符**:对于那些长度固定的标识符,可以采用预定义长度的数据结构来存储。例如,如果所有标识符长度都限制在10个字符以内,那么可以使用一个固定长度的数组,每个元素存储一个标识符及其相关信息。 2. **不定长标识符**:对于长度不固定的标识符,可以使用动态数据结构,如链表或哈希表。这里提到的“使用单独的数组lexemes”可能是指为存储标识符的字符串本身创建一个数组,然后在符号表中记录每个标识符在该数组中的起始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管理变长的标识符。 课件中还提到了具体的示例,如: - "If(12)" 表示标识符"If"在lexemes数组中的起始位置为12。 - "Int(13)" 暗示标识符"Int"的起始位置为13。 - "Id1(25)" 和 "Id2(25)" 表示两个不同的标识符"Id1"和"Id2"都在lexemes的第25个位置开始,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共享相同的前缀,但完整的标识符在字符串数组中是分开的。 在编译器的设计中,符号表的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词法分析**:识别出源代码中的单词(如标识符),并将它们添加到符号表中。 - **语法分析**:检查标识符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同时更新符号表中的信息,如作用域和类型。 - **语义分析**:分析标识符的含义,确保它们在程序中的使用是正确的。 -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中间代码,这个过程中符号表用于跟踪变量的状态和计算结果。 - **代码优化**:优化中间代码,可能会涉及到符号表的更新,如消除未使用的变量或函数。 - **目标代码生成**:最后,生成针对特定机器的目标代码,此时符号表的信息会被用来生成正确的寻址指令。 此外,课件还介绍了编译原理课程的开课目的、预备知识、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涉及的内容包括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方面。教学方法强调自顶向下的分析、问题驱动、实践操作和代码编写,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编译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