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土壤PCDD/Fs污染研究:高值与人类活动相关

0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46KB PDF 举报
"珠江三角洲低丘自然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研究" 本文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低丘自然土壤中二噁英类化合物(PCDD/Fs)污染状况的一项详细研究。由韩静磊、任明忠等人进行,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技术来检测和分析土壤样本中的PCDD/Fs含量。研究发现,土壤中的PCDD/Fs国际毒性当量(I-TEQ)范围在0.90至7.89 pg/g之间,最大值远高于日本和美国城市土壤中的平均水平,而最小值则接近已知的背景值。 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区域土壤中PCDD/Fs含量的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的人类活动,如生活垃圾和废旧电线电缆的堆放与焚烧。这些活动可能导致了PCDD/Fs的局部集中。同时,土壤pH值与PCDD/Fs含量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即pH值偏离中性越大,PCDD/Fs含量越高。这提示了酸碱度可能影响PCDD/Fs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尽管某些高值样本的PCDD/Fs同系物分布与典型的工业污染源不完全吻合,这表明该地区的二噁英污染可能源于多种来源或涉及复杂的污染过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考虑到土壤作为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储存地,PCDD/Fs可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或通过水、气界面影响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国内对POPs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上,而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PCDD/Fs的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包括:二噁英类化合物(PCDD/Fs)、土壤、珠江三角洲、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