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构造原理:词法分析与语法分析的交互

需积分: 50 72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2.05MB PDF 举报
"《编译原理》是一本详细介绍编译器构造原理和实践技术的教材,作者为陈意云和张昱,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涵盖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核心内容,同时涉及面向对象语言和函数式编程语言的实现技术。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语法制导的定义和属性文法、类型论和类型系统等相关理论知识。本书适合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对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和实现的理解,并对软件设计有启示作用。" 在编译过程中,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是两个关键步骤。词法分析,又称扫描器,是编译的第一步,负责读取源代码中的字符流,识别出有意义的词汇单元,即词法记号。这些词法记号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元素,如关键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等。词法分析器不仅要剥去注释和空白,还要记录位置信息,以便在出现错误时能准确报告错误所在的源代码行号。在某些情况下,词法分析器还可能处理预处理指令,如宏定义。 语法分析器,也称为解析器,负责根据词法分析器生成的词法记号序列来验证源代码是否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它通常采用上下文无关文法(CFG)来描述语言结构,并构建抽象语法树(AST)来表示程序的结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之间的交互是编译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语法分析器通过请求下一个词法记号来指导词法分析器的前进,直到整个程序被正确解析。 在编译器设计中,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独立的实体,也可以是相互嵌套的子程序。例如,在图2.1所示的关系中,词法分析器作为语法分析器的子程序,当语法分析器需要更多输入时,词法分析器才进行下一步的字符读取和记号识别。 编译器的其他阶段,如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都是在词法和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语义分析检查程序的语义,确保其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中间代码生成将源代码转换为一种平台无关的中间表示,便于后续优化;代码优化通过对中间代码进行改进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最后,目标代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化为特定机器架构的目标代码,使得程序能够在目标硬件上运行。 本书《编译原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些编译技术,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编译器的构造方法,还能了解到形式语言、自动机理论、语法制导和类型系统等理论基础,对于提高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