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与数据模型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3 收藏 176KB DOC 举报
"互联网数据库简答题(考试小抄).doc" 这篇文档是关于互联网数据库的简答题集合,适用于考试复习。以下是对其中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阶段: - 人工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不被长期保存,管理主要依赖于应用程序,没有明确的文件概念,数据不共享。 -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开始以文件形式存储,但数据管理仍然依赖于应用,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 - 数据库管理阶段:引入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独立性。 2.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代际: - 第一代: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支持数据的三级抽象,用指针链接数据,数据操作语言是过程性的。 - 第二代:关系数据库系统,基于关系数据模型,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使用说明性数据库语言,提高了易用性。 - 第三代: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结合面向对象技术,支持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强调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3. 数据模型的要求: - 模拟现实世界:数据模型应能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易于理解:模型应该直观,方便用户理解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 计算机实现:模型需要能被计算机有效地处理和存储。 4. 数据模型的要素: - 数据结构:定义数据的类型、结构和关系。 - 数据操作:允许在数据模型上执行的操作集。 - 完整性约束: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规则。 5. 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分类: - 一对一(1:1):每个实体最多与另一个实体匹配一次。 - 一对多(1:N):一个实体可以与多个其他实体匹配,但反过来不行。 - 多对多(M:N):两个实体之间都可以有多次匹配,形成交叉连接。 6. 层次模型的特点: - 结构呈树形:每个记录类型(结点)可以有多个子结点,但不能有兄弟结点。 - 父子关系:联系只能是从父结点到子结点的单向链接。 - 通过指针访问: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指针进行。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数据模型的构成以及特定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的特性,对于理解和学习数据库系统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