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数组访问模式

需积分: 48 7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1.48MB PPT 举报
"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编译原理第六章内容" 在编译原理中,访问数组元素是程序中常见的操作,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如何在编译过程中处理这种操作。给定的文法是用于描述一种简单的表达式语言,其中包括数组访问。以下是对该文法及其在编译过程中的应用的详细解释: 文法如下: 1. S→L:=E - 描述一个赋值语句,其中L是左值,E是右值。 2. E→E+E - 表示两个表达式相加。 3. E→(E) - 表达式可以被括号包围。 4. E→L - E也可以直接是一个左值。 5. L→Elist] - 左值可以是索引表达式,即一个E后面跟着一个索引Elist。 6. L→id - 左值还可以是一个标识符(变量名)。 7. Elist→Elist,E - 索引列表可以包含多个索引,每个索引由逗号分隔。 8. Elist→id[ E - 索引列表的起点是一个标识符后跟一个方括号内的索引E。 在编译器的语义分析阶段,编译器需要处理这些文法规则以理解表达式的含义并进行相应的静态语义检查。静态语义检查包括类型检查,确保所有操作符的两侧操作数类型匹配,并且数组索引是合法的整数。 语义处理的环境是符号表,它存储了变量的类型、作用域、存储地址等信息,这对于类型检查和代码生成至关重要。在进行语法制导翻译时,编译器会根据符号表中的信息来决定如何生成中间代码。 语法制导翻译是一种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础上添加语义规则的方法,通过属性文法来描述这些规则。属性文法包含两种类型的属性:综合属性和继承属性。综合属性自底向上计算,通常用于计算表达式的值;而继承属性自顶向下传递,比如在确定变量的作用域时。每个产生式都有与之相关的语义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属性值的计算方式。 在处理数组访问时,编译器首先通过词法分析识别出数组标识符和索引,然后在语义分析阶段进行类型检查,确保标识符代表的是数组类型,索引是整数。接着,编译器会计算出数组元素的内存地址,这可能涉及到对数组基地址和索引的运算。最后,生成的中间代码将包含访问数组元素的指令,这些指令将在后续的代码生成阶段转换为目标机器代码。 编译器在处理数组元素访问时,需要理解文法,进行语义分析,利用符号表信息进行类型检查,以及通过语法制导翻译生成表示数组访问的中间代码。这个过程确保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