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本体结构解析:材料与特点

需积分: 47 1 下载量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3.25MB PPT 举报
"本文介绍了机器人常用材料以及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各种材料的特性,机器人本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结构特点。" 在机器人制造中,选用的材料对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其中,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是最常见的材料,因其高强度和良好的抗变形能力而广泛应用。合金结构钢的强度比普通碳素钢高出4到5倍,弹性模量大,适合用于需要承受重载荷和保持形状稳定的部件。 铝、铝合金及其他轻合金材料,如锂铝合金,因其重量轻、密度小而受到青睐。这些材料虽然弹性模量相对较小,但通过特定的合金配比,如添加锂,可以使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同时提高E/ρ(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从而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增强性能。 纤维增强合金,如硼纤维增强铝合金和石墨纤维增强镁合金,具有极高的E/ρ比,这意味着它们在保持强度的同时能保持轻质。尽管价格昂贵,但这类材料在需要高性能和轻量化设计的机器人部件中非常有用。 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结构分为传动部件、机身及行走机构、臂部、腕部和手部。传动部件负责动力传递,机身提供支撑,行走机构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地面上移动。臂部包括大臂和小臂,它们通过关节和传动装置实现多轴运动。腕部包含手腕关节,负责手腕的转动,而手部则为末端执行器,通常是指机器人执行任务的部分,如抓取或操作工具。 机器人本体结构的特点包括:其可以简化为开式连杆系,末端执行器无约束,结构刚度随位姿变化;每个连杆独立驱动,运动灵活;驱动扭矩的瞬态过程复杂,对传动系统有高要求;结构的受力、刚度和动态性能随位姿变化,可能导致振动或不稳定性;臂杆质量小有利于动态性能;高刚度提高定位和轨迹跟踪精度,减少对控制系统的需求和成本;提高结构固有频率可以避免共振,常见固有频率在5到25Hz之间。 综合来看,机器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选择、结构布局和性能要求,以实现最优的运动性能、稳定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