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价类划分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需积分: 0 9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3.5MB PPT 举报
"等价类划分的思想-软件工程清华大学课件" 等价类划分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于软件工程学,旨在提高测试效率和有效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输入数据繁多,不可能对每一个可能的输入值都进行测试。等价类划分就是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 等价类划分的思想是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分为若干个等价类。这些等价类可以是有效等价类,即满足系统功能需求的输入值集合,或者是无效等价类,即不满足需求的输入值集合。每个等价类内部的各个数据被认为是等效的,即对系统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每个等价类的一个代表值作为测试用例,以此来覆盖该类的所有可能情况,从而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但仍然确保测试的覆盖率。 例如,如果一个系统只接受1到100之间的整数,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等价类:[1, 100]的有效等价类,小于1的无效等价类,和大于100的无效等价类。选取每个等价类的边界值(如1, 100)作为测试用例,就可以有效地测试系统对各种输入的处理能力。 软件工程是应对“软件危机”的关键学科。60年代到70年代,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普及,软件开发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被称为“软件危机”,包括成本估算不准确、用户满意度低、质量问题频发、维护困难、缺乏文档、成本占比增加以及生产率提升缓慢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软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不恰当的开发和维护方法。 为了解决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学应运而生,它强调使用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来规范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此外,软件工程还包括开发和使用高效的软件工具,以及实施良好的项目管理策略。 与软件工程学相辅相成的是程序设计方法学,它专注于利用数学原理研究程序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以提高程序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1968年的北约会议是软件工程学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提出。从此,软件开发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采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以及后来的敏捷开发等现代实践,以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式应对日益复杂的软件需求。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软件工程学为解决软件危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