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植被水文模型研究:揭示生态与水文互动机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60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岷江上游流域植被水文效应的研究,旨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与水文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人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构建了基于TOPMODEL的植被水文模型,考虑了植被截留、蒸散发、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动态等因素,并在杂古脑流域进行了实际应用,模拟了1995年7月至9月的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对降水反应敏感,模型能够反映雨季径流变化。"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即森林生态系统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对象,其复杂的地形和多样化的植被类型为深入理解水文-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强调了了解这一关系对于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的重要性。 在方法论方面,论文采用了先进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结合MTCLIM山地小气候模型和冠层截留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水文子模块TOPMODEL。TOPMODEL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它能够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MTCLIM模型用于估算气候参数,而冠层截留模型则专注于模拟植被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研究的核心在于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集水区内降雨与径流的关系。通过对植被截留、实际蒸散发、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动态等关键水文过程的模拟,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如何调节水分循环。这种精细化的模型可以揭示出森林在减缓洪水、维持水源稳定性和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在实证研究部分,论文将构建的模型应用到岷江上游的杂古脑流域,分析了1995年雨季的径流特征。通过对7月至9月的日径流量模拟,研究发现径流量与降雨量有密切关联,径流变化基本反映了流域内雨季的水文响应。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预测流域内的水文行为,以及制定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论文通过构建和应用植被水文模型,揭示了岷江上游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对水文过程的复杂影响,为流域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自然系统中生态-水文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为未来类似的水文生态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