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从人工管理到数据管理的演变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2.41MB PPT 举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由王春玲、黄金燕、张惠萍、陈志泊等人制作,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该资源涵盖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三个发展阶段、数据管理技术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组件及功能,并介绍了不同数据模型的特性。参考书籍包括萨师煊和王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李昭原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多部经典教材。" 在早期的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数据不保存:由于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对长期保存数据的需求不强,因此数据通常只在计算过程中临时存在,不会被长期保留。 2. 缺乏专门的软件管理:在这个阶段,每个应用程序都需要包含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和输入方式的详细设计。程序员需要处理数据的物理存储,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3. 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特定程序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如果多个程序需要使用相同的数据,那么每个程序都必须重新定义,导致了大量冗余数据的出现。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从人工管理阶段到文件系统阶段,再到数据库管理系统阶段的演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出现解决了数据保存、管理和共享的问题,使得数据能够独立于应用程序存在,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关系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以及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每种模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示和操作数据的方式,比如关系数据模型通过表格形式表示数据,易于理解和操作,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则更符合人类思维,能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数据结构。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数据管理的历史,对于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数据库以及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技术至关重要。例如,实体、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关系定义了数据结构,而数据模型的选择和理解则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和灵活性。学习这些知识是进入数据库领域和进行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