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内核基础:保护模式与段式管理详解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4.23MB PDF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Windows内核的学习入门,特别是从保护模式的角度出发,讲解了关键概念和技术。作者Delort通过丰富的截图辅助理解,首先介绍了保护模式下的段选择子寄存器,这是系统安全性和权限控制的核心组件。段选择子包含了段描述符的索引、段描述符表(GDT或LDT)、TI(全局/局部表标志)以及RPL(请求权限级别),它们共同决定了代码执行的安全环境。 RPL、CPL和DPL是理解访问权限的重要概念。RPL是请求者的权限级别,而CPL是当前执行代码的权限级别,存储在CS和SS寄存器的RPL字段。DPL则是描述符本身的权限级别,用于决定对段或门的访问权限。在执行汇编指令时,会检查ES寄存器的值,确保它是合法的,包括检查段限制和是否为只读或NULLSelector。 内存管理方面,系统一次只能有六个段处于活动(active)状态,这些段由段选择子寄存器控制。在保护模式下,基址(Base)从段描述符的Base域加载,尤其在64位模式下,基址会扩展到64位。访问内存时,会根据线性地址(=Base + Offset)进行,且在段限制范围内进行操作,如在实模式下,Base被固定为特定值,而在保护模式下,所有的limit默认为0xFFFF_FFFFH。 文章还提到了一个示例,如使用moveax指令访问数据,这涉及到数据段的偏移和限制检查,确保在合法范围内。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Windows内核的内存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至关重要,适合对操作系统底层有兴趣的学习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