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测振表原理及应用

需积分: 20 6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811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振表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以及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重要性和过程。同时,提到了设备维修制度的发展,包括事后维修、定期维修和预测维修三种体制。 测振表是用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关键工具,其工作原理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如传感器、阻抗变换、前置放大、选频网络、微积分、检波、主放大、电池和指示等。这些组件共同作用,通过测量设备的振动频率、幅度和模式,来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作为输入端,捕捉设备振动信号,经过阻抗变换和放大,通过选频网络过滤掉不需要的信号,微积分和检波则用于处理信号,以便分析设备的振动特性。主放大器进一步增强信号,以便于读取和分析。电池提供电源,而灵敏度调节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调整仪器的敏感度。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频谱分析诊断法、趋势分析法等。频谱分析诊断法关注不同故障(如不平衡、不对中、松动、轴承故障、齿轮故障)的特征频率,而趋势分析法则通过跟踪通频值和频谱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设备状态。这两种方法帮助企业设定报警值和危险值,提前预警可能的设备问题。 状态监测通常由设备维修人员执行,目的是识别是否存在故障、评估故障的严重程度以及进行故障趋势分析。而故障诊断则更为深入,需要由专业诊断人员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并提出维修建议。整个过程包括检测、缩小故障范围、状态判别、搜集征兆、定期检测、故障定位、原因分析和维修决策等步骤。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设备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控设备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防止意外停机,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并预防灾难性事故。随着技术的发展,预测维修体制逐渐成为主流,它依赖于周期性的监测,根据设备的实际健康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维修,从而避免过剩维修和意外停机带来的损失。 设备维修制度从事后维修到定期维修,再到预测维修的演变,反映了对效率和经济性的追求。事后维修虽简便但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生产中断;定期维修减少了意外停机,但可能造成过剩维修;预测维修兼顾了两者的优点,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诊断,实现最优化的维修策略。 测振表和状态监测技术在确保设备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维修制度,并利用先进的诊断工具进行设备管理,以实现最佳的运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