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识别:POD模型降阶方法
下载需积分: 50 | PDF格式 | 226KB |
更新于2024-08-11
| 161 浏览量 | 举报
"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的POD模型降阶方法 (2011年) - 张震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的降阶模型方法,用于分析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的时变过程。动态失速是指在风力机翼在飞行或旋转过程中,由于翼型的快速改变导致气流分离,从而影响升力和阻力的现象,这对风力发电效率至关重要。
POD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流场分析工具,通过将复杂的流场数据分解成一系列正交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取流场中的主要动力学特征。在这项研究中,首先对周期俯仰运动的风力机翼型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捕捉动态失速的过程。数值模拟通常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该方法能详细描述流体流动的物理特性,但计算成本较高。
随后,应用POD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处理,识别并提取动态失速过程的关键模态信息。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以较低的计算成本重构流场,尤其是在处理浅失速情况时,效果显著。浅失速通常指的是翼型失速程度较轻,气流分离不严重的情况。
然而,在深失速情况下,即翼型失速严重,流场中的湍流模型影响较大,降阶模型的识别精度可能会下降。湍流模型对于准确预测流场中的湍流结构和能量耗散至关重要,但其复杂性也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因此,尽管POD方法在某些方面表现优秀,但在处理深失速时,仍需考虑湍流模型的改进和完善。
论文还对降阶模型的识别结果与原始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深失速情况下精度有所降低,但POD降阶模型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仍能提供对动态失速过程的合理近似,这对于优化风力机设计和提升风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涉及流体力学、风力机、动态失速、本征正交分解,反映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领域。中国分类号TK83和TK89,以及文献标识码A,表明这是一篇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可能在风能工程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文章编号1005-2615(2011)05-0577-04则提供了具体的期刊信息,便于后续查阅。
相关推荐










weixin_38726186
- 粉丝: 5

最新资源
- GRUB4DOS 0.4.4版本:多系统引导工具的介绍
- Spring 3.0 项目必备:三个关键Jar包解析
- Matlab开发的InputRobot工具:自动化鼠标点击与窗口输入
- C#使用ADO.NET技术操作ArcGis样式文件
- wordpress-tailwind: Wordpress与TailwindCSS结合使用教程
- MiniSniffer:简易高效的TCP/UDP抓包工具
- Nebula3命令行应用向导:快速构建解决方案
- PC-Lint9.0版本升级体验:错误检测功能增强
- LPC1100系列微控制器开发必读手册
- IsoSlicer:MATLAB GUI 3D 等值面图工具
- 无需人工输入!使用sanur批处理工具实现自动化系统管理
- jQuery插件fullPage.js实现全屏网站的高端体验
- PHP简易文本编辑器功能与文件架构解析
- 掌握VSS2005在团队开发中的版本控制之道
- 最新StarUML5.1英文版:开源UML工具发布
- Flutter UI挑战:一个专注于UI设计的项目存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