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算法在N码问题中的汉明距离与曼哈顿距离应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81KB DOCX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讨论了使用A*算法解决N码问题(一种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类似于8-puzzle,目标是将数字按顺序排列)的过程,特别是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应用的启发式搜索方法。两种关键的启发式函数被探讨:汉明距离和曼哈顿距离。 1. **汉明距离**: 汉明距离是指两个序列中不同元素的个数,不包括'0'。在这个实验中,给定的起始状态1 2 53 0 67 4 8与目标状态1 2 34 5 67 8之间的汉明距离是3,因为错误放置的数字是'5', '3', 和 '4'。虽然汉明距离直观,但它作为启发式搜索的效率较低,因为算法可能需要探索大量节点才能达到目标。 2. **曼哈顿距离**: 曼哈顿距离则是计算每个非'0'数字在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中的绝对偏移量之和。对于示例输入,起始状态的曼哈顿距离为8,涉及数字'5', '3', '4', 和 '8'。曼哈顿距离的计算更为高效,因为它减少了不必要的搜索步骤,使得找到解决方案的速度显著提升。 3. **可解性判断**: 对于标准的N码问题,判断是否可解通常通过检查输入状态的逆序对数量。如果数量为奇数,则问题不可解。然而,这里的挑战在于目标状态不是顺序排列的,因此需要对传统方法稍作修改。具体步骤包括将目标状态中的'0'移动到最右侧,记录每个数字的新位置,然后基于这个重新编码的起始状态计算逆序对,以此来确定问题是否可解。 4. **案例分析**: 提供了一个实际案例,起始状态为125 306 748,目标状态为123 456 780。通过A*算法,可以看到耗时、所需步数以及不同启发式方法(汉明距离)的应用结果。汉明距离在此情况下计算得出的时间较长,显示出其搜索效率的局限。 总结,本资源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A*算法解决具有非标准目标状态的N码问题,特别是通过比较汉明距离和曼哈顿距离这两种启发式方法的性能,并结合逆序对理论进行问题的可解性判断。这对于理解和实现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策略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