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详解与应用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7
收藏 92KB PDF 举报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非监督学习,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自动分类,将相似的数据点归入同一类别。该算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尤其有效,尤其适合在没有预先定义类别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探索。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Python环境中运用K-means算法。具体来说,它涉及到以下关键知识点:
1. **问题背景**:K-means算法应用于Iris鸢尾花数据集,这是一个经典的多变量分类问题,有三个类别(k=3),数据包含四个特征维度(n=4)。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数据可视化并应用聚类算法。
2. **聚类概念**:聚类的目标是发现数据内在的结构和模式,通过相似性度量(如欧几里得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将数据点归类。例如,可以基于用户的社交行为或商品偏好进行用户群体聚类。
3. **K-means算法概述**: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迭代地进行以下步骤:
- 初始化:随机选取K个质心(聚类中心)
- 分配: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质心
- 更新:根据每个簇内所有点重新计算质心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质心不再变化或达到预设迭代次数
4.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在最坏的情况下,K-means的运行时间为O(tKmn),其中t表示迭代次数,K是簇的数量,m是数据点的数量,n是特征维度。
- 空间复杂度:需要存储每个数据点和聚类中心,因此为O((m+K)n)。
5. **初始质心选择**:算法性能依赖于初始质心的选择,通常采用随机选择,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局部最优解。其他策略如K-means++可以提高初始聚类中心的质量,确保更好的全局最优解。
6. **收敛条件**:算法终止当簇中心不再变化,这表明当前聚类配置是稳定的。
7. **应用场景**:K-means广泛应用于图像分割、市场细分、文本聚类、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如社交媒体用户网络分析,非常实用。
在实际操作中,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可以简化K-means算法的实现,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和结果评估。学习者可以通过实践项目,不断优化初始质心选择方法,并理解算法的局限性,如对异常值敏感以及对簇形状假设(球形)的要求。
2016-12-08 上传
2023-06-12 上传
2024-01-15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NEDL003
- 粉丝: 160
- 资源: 978
最新资源
- Tramwrecked:C#中的控制台应用程序文本冒险
- labview截取屏幕位置、移动程序位置、控制鼠标点击位置代码
- issue-tracker:W3C webperf 问题跟踪器
- 429108.github.io
- webpage-6
- Szoftver公开
- AIJIdevtools-1.4.1-py3-none-any.whl.zip
- Extended Java WordNet Library:extJWNL是一个Java库,用于处理WordNet格式的词典。-开源
- starting-requirejs:了解更多关于 RequireJS
- DATASCIENCE_PROJECTS:我所有的数据科学著作
- AIOrqlite-0.1.1-py3-none-any.whl.zip
- Bibliotheque_binome-
- deep-dive-craps-android
- PS_Library_cpp:PS的库。 C ++版本
- pashiri-hubot:一个hubot脚本,通过提到hubot随机决定购买谁
- [008]vc_串口通讯.zip上位机开发VC串口学习资料源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