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预失真技术详解:模型、失真与评价指标

需积分: 14 9 下载量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1 收藏 2KB TXT 举报
"数字预失真技术是针对功率放大器(PA)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的一种补偿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它通过在发射端预先应用一个逆模型来抵消功放的非线性失真,从而使得在功放输出端的信号尽可能接近线性,减少对系统性能的负面影响。本资源适合数字预失真领域的初学者学习。" 数字预失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功放模型: - 无记忆功放模型:这类模型假设功放的输出只取决于当前的输入信号,不考虑过去信号的影响。常见的无记忆模型包括Saleh模型、Rapp模型和无记忆多项式模型。此外,查找表(LUT)模型也是一种常用的无记忆模型,通过事先存储不同输入信号对应的输出结果来进行预失真。 - 有记忆功放模型:考虑了输入信号的历史信息对输出的影响,如Voleterra模型、多项式模型(Winer模型)、Hammerstein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功放中的记忆效应。 2. 失真类型: - 谐波失真:由于功放的非线性导致输出信号中出现原始信号频率的整数倍,即谐波成分,这些谐波可能干扰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 互调失真(IMD):当两个或更多频率成分通过非线性功放后,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这些新的频率成分称为互调分量,对通信系统的干扰称为互调失真。 - 交调失真:由于调制过程中系统转换的非线性,可能会产生原信号频率的非整数倍成分,即交调产物。 3. 静态非线性与动态非线性: - 静态非线性: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输出信号的增益呈现压缩现象,即增益不再线性增加。静态非线性不考虑时间变化的影响。 - 动态非线性:除了依赖当前输入信号的幅度,还受到之前信号值的影响,涉及到功放的记忆效应。记忆效应可以分为电记忆效应和电热记忆效应。 4. 功放非线性评价指标: - 功放增益:衡量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例,是评价功放性能的基本指标。 - 1dB压缩点:当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相比于理想线性情况下降1dB时的输入功率,压缩点越高,表明功放的线性化程度和工作效率越好。 - 动态非线性:例如,通过计算均方误差(NMSE)评估模型的拟合精度,NMSE越小,模型精度越高。负值表示模型输出与实际信号之间的差异,负值越小,模型越精确。 - ACPR(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或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衡量功放输出信号对相邻信道的干扰程度,ACPR越大,干扰越严重,线性化性能越差。 5. 延时估计:功放引入的信号延时会影响模型参数的提取。延时估计通常通过计算信号的相关性来完成,通过插值处理减少延时对模型的影响。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技术,初学者可以逐步掌握数字预失真技术,并应用于实际的通信系统设计中,以优化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减少失真,提高系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