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means算法:结合距离与密度的优化聚类方法
需积分: 50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1
收藏 1.43MB PDF 举报
"基于距离和密度的d-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是经典的聚类方法,它通过迭代过程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并更新这些中心以达到优化聚类的效果。然而,原始的K-means算法存在一些固有问题,如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容易受到噪声数据的影响,以及无法有效地处理不同密度区域的数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d-K-means算法,这是一种结合了距离和密度的改进策略。
d-K-means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K-means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数据点的距离和密度。传统的K-means算法主要依赖于欧几里得距离来衡量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而d-K-means算法则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旨在更好地处理那些位于低密度区域的数据点。算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这里的权重可能反映了数据点周围的局部密度。通过这种方式,高密度区域的数据点会比低密度区域的数据点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在选择初始聚类中心时,d-K-means算法应用了最小最大原则。这个原则通常用于选择代表性的样本,确保选择的聚类中心能够覆盖数据集的广泛范围。通过这种方法,算法可以自动确定合适的类中心个数,而不需要用户事先设定。这使得d-K-means算法更加灵活,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数据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d-K-means算法在低维和高维数据集上的聚类效果都优于标准的K-means算法。尤其是在处理包含低密度区域的数据集时,d-K-means算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和聚类这些区域,避免了因噪声或异常值而导致的误分类。此外,由于其自动确定类中心个数的能力,d-K-means算法在处理不确定类别数量的问题时也表现出色。
该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体现了研究团队在资源服务、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其中,唐泽坤、朱泽宇等人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他们的工作为解决聚类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总结来说,d-K-means算法通过集成距离和密度信息,提高了聚类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处理含有噪声和复杂密度结构的数据。它的优势在于自动确定类中心个数和对低密度区域的敏感性,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的聚类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369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06 浏览量
216 浏览量
111 浏览量
140 浏览量
209 浏览量
105 浏览量
488 浏览量

weixin_38646706
- 粉丝: 4

最新资源
- phpDisk开源网络硬盘源码下载及介绍
- 深入浅出Kubernetes学习之旅
- NuGet Package Explorer-V4.4.72:全面掌握类库打包与管理
- 人工智能技术资料下载:PDF文档论文集
- Delphi库路径编辑器SIIPathEditor提升路径管理效率
- 全球汽车安全组织碰撞测试:评估汽车安全与可靠性
- Mybase: 专业资料存储与编辑解决方案
- Delphi HID控制器完整源码2006年5月9日发布
- SolidWorks2016制作的iPhone12模型教程
- 卡萨-福罗斯-迪维索里亚斯CSS布局的独到之处
- 全面指南:CISSP认证考试第三版要点解析
- PBGUIControls 2.6.1 for PB11.5 增强版GUI控件包
- 深入MFC框架下的OpenGL编程技巧分享
- Tomcat 9.0.21官网最新版快速下载指南
- 无数据库装修源码_Tjuci系统开发指南
- Android ADT-23.0.6最新压缩包文件解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