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语言:复制表结构与数据的SQL操作与SQL发展历程

需积分: 31 2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12MB PPT 举报
本章节主要探讨如何利用SQL语言在数据库管理中复制表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在不同数据库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迁移的方法。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起源于1974年的IBM System-R查询语言,随后发展为SQL/DS,直至被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化,如ANSI的SQL86和ISO的SQL89、SQL92等。SQL有以下几个关键特性: 1. 综合统一:SQL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统一的语言中,所有实体和关系都以关系形式表达,简化了用户操作。 2. 高度非过程化:SQL强调声明式编程,只需描述数据处理需求,而无需关注执行细节,这使得跨数据库数据交换更加便捷,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和数据独立性。 3. 面向集合的操作:SQL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支持对大量数据的一致处理。 4. 两种使用方式:SQL提供自含式(联机交互)和嵌入式(在高级语言中使用)两种应用模式,便于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5. 简洁易用:SQL语法设计直观,使得学习和使用相对容易。 在本章的"数据定义语言"部分,学习者会掌握如何使用SQL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等。对于复制表结构和内容,如题目中的例子所示,可以使用`SELECT INTO`语句,如`SELECT * INTO stu FROM student`来实现,但需要注意指定目标数据库的完整路径,例如`服务器实例名.数据库名.拥有者.数据表名`。此外,还提及了如何在创建表时自定义约束,比如主键约束`CREATE TABLE course... constraint pk_course primary key`,这对于确保数据完整性非常重要。 理解这些概念和技能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数据的管理和迁移,是进行高效数据库操作的基础。通过实践和熟悉SQL的灵活性和标准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各种数据库操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