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苏梓恒:AF协作下不同合并方式的BER信噪比性能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533KB DOCX 举报
本篇实验报告由东南大学学生苏梓恒(学号04016522)撰写,属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12月的课程作业,题目为“不同合并方案下AF协作方式的BER随信噪比变化的对比”。实验旨在研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平均接收合并(MRC)、选择性接收合并(ERC)、分集接收合并(FRC)和增强分集选择性接收合并(ESNRC)等策略时,平均误码率(BER)如何随信噪比(SNR)的变化而变化,以评估这些合并技术在信道条件下的性能。 实验使用MATLAB R2015a作为主要工具,利用三端点通信模型,其中包含一个直接传输链路和一个中继节点。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的合并策略,观察并记录BER随着SNR的增减情况,同时借此机会熟悉并熟练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数据处理。 2. 实验要求: - 编写程序:根据数学表达式设计算法,实现各种合并方法,生成相应的BER-SNR关系曲线。 - 调试程序:提供上机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调试过程,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解读,讨论不同合并方案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BER的优劣。 - 心得体会: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实验内容详述: - 实验原理:基于Rayleigh衰落模型,通过MATLAB的主函数main1.m,设置循环次数、信噪比范围、传输参数(如调制方式、信号长度等)、信道结构等。 - 初始化参数:设定循环次数、SNR范围、传输模式、功率限制等。 - 信号生成和处理:创建信号结构体,包括调制方式、比特数、信号位置等,并计算相关的参数。 - 信道模型:定义多个具有相同衰落特性的信道,用于模拟不同的传输路径。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无线通信中的合并接收技术,还能提升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对实际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有直观的认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信号编码、信道建模、性能指标计算以及误差率的测量和分析。完成此报告后,学生将对AF协作方式下的通信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优化建议或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