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关键点:数据通信、网络体系与局域网技术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8KB PDF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复习大纲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定义与功能、分类、结构与构成。此外,大纲深入探讨了数据通信技术,涉及基本概念、通信方式、传输介质、数据编码、多路复用、数据交换以及差错控制方法。同时,它还涵盖了网络体系结构,如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以及局域网技术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系统,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简单的资源共享到复杂的互联网演变。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网络管理。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物理和逻辑两种,常见的有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和树状结构。 网络的分类多样,可以根据距离范围(如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方式(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通信介质(如有线、无线)等标准进行划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是网络构成的两个主要部分,前者负责数据传输,后者提供网络服务。网络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应用软件,而网络硬件则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数据通信技术是网络的核心,涉及数据的编码、传输和错误控制。数据以信息、数据和信号的形式存在,通过信道传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数据通信方式包括并行和串行,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方式有基带、频带和宽带,同步和异步传输。数据编码有数字信号编码(如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码)和模拟信号编码(如调幅、调频、调相)。多路复用技术如频分、波分和时分复用,允许多个信号共享同一传输介质。 数据交换方式决定了信息在网路中的传输路径,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ATM交换,各有优缺点。差错控制通过奇偶校验、CRC校验等方法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分层设计,ISO/OSI参考模型有七层,从下往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则简化为四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TCP/IP模型更适应互联网的实际需求,而OSI模型则更多用于教学和理解网络原理。 局域网技术专注于在一个有限地理范围内提供高速通信,特点是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和小范围覆盖。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和拓扑结构,如以太网、令牌环网等。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和交换式网络。 总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复习大纲全面介绍了网络基础、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和局域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网络原理和实践操作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