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设计模式:原则与实践指南

需积分: 3 2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1.19MB DOC 举报
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一种常用的最佳实践,它提供了一套解决常见问题的标准解决方案,使得代码更易于维护、扩展和重用。以下是关于几种主要设计原则的详细解释: 1. **分离变化**: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原则,强调区分那些可能随时间和需求变化的部分(如业务逻辑)与那些稳定的、不易变的部分(如数据结构)。通过接口(如接口I或抽象类B)来封装变化点,降低代码间的耦合。 2.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意味着在设计时,应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这样即使实现发生变化,也能保持接口使用者的稳定性。接口和抽象类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 3.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组合优于继承,可以减少类间的紧密耦合。通过组合,可以在类A中包含一个可替换的行为对象B,而不是直接继承B的行为,这样在需要变化时,只需修改或替换B即可,无需修改类A。 4. **松散耦合**:类之间相互独立,减少对彼此的直接依赖,通过接口或事件驱动通信,使修改一个类不会影响到其他类,有利于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5. **开放封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A. 类应易于扩展新功能,但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 B. 适度引入抽象和复杂度,但需权衡成本,避免过度工程。 6.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组件不依赖于低层组件的具体实现,而是两者都依赖于抽象。这可以通过工厂模式创建对象、抽象类或接口来实现。 7. **最少知识原则**:减少对象间的交互,仅保留必要的通信。类之间通过严格的接口和参数传递来保持低耦合,这可能导致额外的包装类和复杂性。 8. **好莱坞原则**(单一入口点):控制依赖流动,确保高层组件主动调用低层组件,避免从内部调用。 9. **单一责任原则**:每个类只负责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职责,这样可以提高类的内聚性和可维护性,防止职责蔓延。 10. **高内聚与低耦合**:一个类应专注于一个明确的功能集,体现高内聚;而不同类之间的功能关系应尽可能清晰,体现低耦合。遵循这些原则有助于构建模块化、可扩展和易于理解的系统。 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和复用的高质量代码,同时也能有效应对未来的变更和需求变化。然而,原则的实施需要灵活运用,平衡代码复杂性和可维护性,避免过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