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AHP)在RFM数据模型中的权重计算与应用

需积分: 19 16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1.34MB PPT 举报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决策分析工具,由美国学者T.L.Saaty在上世纪70年代开发,主要用于处理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决策问题。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如本例中的方案层和目标层,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和评估各种因素的重要性。 在给定的案例中,第3层对第2层的计算结果展示了AHP的具体应用。w(2)矩阵列出了不同方案(如方案P1)对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这些权重基于AHP的判断和专家意见。例如,方案P1对目标的组合权重是通过将第2层各因素的权重(0.263、0.595等)与第3层对应的权值相乘得出的,即0.595乘以0.263等于0.300。这种计算方式反映了每个方案在满足目标上的相对优势。 RI值(一致性比率)0.58和CIk(一致性指标)表明了决策者提供的数据满足了Saaty的一致性检验标准,这意味着权重分配是合理的。组合权向量则给出了对目标的总体权重分布,如(0.300, 0.246, 0.456),这有助于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排序和评估。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包括: 1. **构建层次结构**:明确决策问题的各个层次,如决策者、准则、子准则和备选方案。 2. **定义权重**: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每个元素在整体中的相对重要性。 3. **一致性检验**:检查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确保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4. **计算权重向量**:通过递归层次计算,得到每个层次的组合权重。 5. **方案评估**:利用得到的权重向量对所有方案进行排序,得出最终决策建议。 层次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可以用于资源分配、项目优先级设置、政策制定等场景。在仰恩大学的数学系课程中,教师通过提供课件和作业,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一方法。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复杂决策问题中运用AHP来量化难以定量化的因素,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