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解标识符作用域的重新定义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3.81MB PPT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C++程序设计中关于标识符作用域的规定,特别是在面向对象的上下文中。C++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源于C语言并增加了对面向对象特性的支持,由Bjarne Stroustrup博士开发。它在保留C语言简洁高效的同时,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强的结构化编程能力。 在C++中,作用域规定涉及到变量和函数的可见性范围。在给定的示例中,我们看到`int a(5), b(7), c(10);` 定义了全局变量a、b和c,它们在函数main()的整个范围内可见。接着,一个代码块中重新定义了局部变量`int b(8)`和`float c(8.8)`,这覆盖了之前的全局变量,所以在该代码块内部,b和c表示的是新的局部变量值。 在嵌套的代码块中,再次尝试重新定义`int c;`,但因为已经有一个局部变量c,所以这将创建一个新的、局部的作用域,不会改变外部代码块中的全局变量c的值。这就引出了例4.10中的程序输出分析,展示了标识符作用域在不同层次上的行为。 C++中的作用域规则对于编写清晰、可维护的代码至关重要,特别是当涉及到继承和多态时,理解作用域可以帮助避免命名冲突。文章强调了通过多练习、阅读程序和实践来掌握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推荐了一些教材供读者深入学习,如《C++语言基础教程》、《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教程》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 此外,文章还回顾了C++语言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面向对象语言如Simula67、Ada和Smalltalk,展示了C++如何从这些先驱中汲取营养,形成其独特的面向对象设计特性。C++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它作为C的扩展,对过程和对象编程的支持,以及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改进。" 这段内容涵盖了C++语言的作用域规则,以及它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应用,同时提到了C++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