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SRAM存储器的工作状态详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解析

需积分: 32 1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13.7MB PPT 举报
在"六管SRAM存储器两种状态"的计算机组成原理PPT中,讲解了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细节。SRAM是基于电容存储原理,其工作在两个关键状态:截止状态和导通状态。以下是主要内容的详细解读: 1. **SRAM存储器结构**:提到的六管结构,可能是指SRAM中的六个基本单元,包括T1到T8,这些管子通常用于存储数据和控制信号。T4和T3可能是读写控制线,Vss(0V)代表电源地,VDD(5V)则是供电电压。Y和X地址译码线用于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I/O线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 2. **工作状态**: - **截止状态**:当电路不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时,存储单元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管子的电阻较高,电容未充电,表示为低电位。 - **导通状态**:在数据读写过程中,存储单元进入导通状态,管子的电阻降低,电容被充电到高电位,从而能够存储和传输数据。 3. **存储原理**:SRAM的工作原理依赖于电荷保持,利用双稳态电路维持每个存储单元的状态。关闭电源后,数据仍能保持,因此无需刷新操作。 4. **课程背景**:课程由孟大伟教授主讲,强调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包括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理解硬件与软件的接口以及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5. **计算机发展历史**: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从电子管时代的ENIAC和EDSAC,到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直至现代的中大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6. **学习目的**: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包括快速理解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开发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以及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个PPT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关于SRAM存储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其在计算机硬件中的应用,同时穿插了计算机历史发展和课程目标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与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