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水体CODMn、BOD5空间变化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2.45MB PDF 举报
"三峡水库成库后水体中CVDMn,BOD5空间变化 (2007年)" 本文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详细探讨了2004年2月、5月、8月三峡水库建成后的水体质量变化,特别是关于化学需氧量(CODMn)和生物需氧量(BOD5)的空间分布特性。通过对6个水平断面和4个垂直断面的采样分析,研究者揭示了水体中这些关键水质参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成库后,BOD5的浓度达到了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意味着水体的自净能力较高。而COD的值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变化,水质范围在II-IV类之间,反映出受到季节因素的显著影响。BOD5的变化范围在0.1-1.3mg/L,CODMn在1.8-6.3mg/L,这表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程度在可控范围内,但仍有改善空间。 水平分布上,由于三峡水库的形成,DO(溶解氧)、CODMn和BOD5在水库区域普遍低于上游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库区的水流速度减缓,导致污染物停留时间增加,使得BOD5浓度降低。另一方面,CODMn的含量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呈现出丰水期最高、枯水期最低的趋势,这与泥沙沉积有关,因为沉积物可以吸附和储存部分有机物质。 在垂直分布上,污染物在三个层次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颗粒态CODMn占总CODMn的比例分别为5.5%-27.3%、9.1%-28.8%和48.6%-78.3%,显示出颗粒态有机物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相对贡献。 三峡水库对CODMn和BOD5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在枯水期,成库区域的CODMn和BOD5分别降低了44%和76%,平水期分别降低13.5%和32%,丰水期则分别降低31.8%和19.1%。这些数据表明,水库的蓄水过程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和清除。 此外,研究还发现各采样点的有机物浓度与流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水流量对水体中有机物质的输送和扩散有直接影响。大宁河革湾地区的溶解氧饱和率由于藻类生长的影响高于干流,这也提示了藻类活动对水体氧气消耗的影响。 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三峡水库水体质量的宝贵数据,揭示了水库对水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对于理解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水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包括三峡水库、CODMn、BOD5、空间变化,这些都是深入讨论和研究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