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关系模式设计详解-丁宝康

需积分: 8 15 下载量 1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01MB PPT 举报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课程,由丁宝康主编的自学教材详细阐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课程目标是让学习者理解数据库的基础理论,掌握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并能运用到实际系统开发中。教材涵盖9章内容,重点关注数据模型、关系模式设计、SQL语言等,并介绍了SQL Server 2000和PowerBuilder的应用。" 在关系模式的设计准则中,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关注: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数据冗余是指在数据库中存在重复的数据,这可能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冗余数据可能会引发一致性问题。当数据在多个位置被复制时,更新一处而忘记更新其他地方就可能造成数据不一致,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例如,一个顾客的信息可能在多个表中出现,如果在某个表中更新了顾客的地址,而在其他表中未更新,就会产生冲突。 操作异常是指在执行常见的数据库操作(如插入、删除和修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包括: 1. 修改异常:当数据部分冗余时,更新数据可能需要同时修改多处,若只修改了其中一处,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例如,如果一个顾客的联系方式在两个表中都有记录,只更新一个表可能导致另一个表的信息过时。 2. 插入异常:如果数据库设计要求所有记录都包含某些数据,但新插入的记录可能缺乏这些数据,这时就无法插入新的数据。例如,一个表要求每个员工都有部门编号,但如果新员工尚未分配部门,就无法插入其记录。 3. 删除异常:类似地,删除某些记录可能无意中导致有用数据的丢失。比如,如果将一个订单与其所有产品关联的记录保存在同一个表中,删除一个订单可能会一并删除相关的产品信息,即使这些产品可能还与其他订单相关联。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遵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如范式理论,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以及更高阶的BCNF(巴斯-科德范式)和4NF(第四范式)。通过确保数据无冗余且符合这些范式,可以减少异常并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在《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第三章关系模式设计理论详细讨论了如何设计高效、无冗余的关系模式,包括如何使用实体-关系(ER)模型来建模现实世界的数据,并转化为关系模式。关系运算章节则讲解了如何操作关系数据库,如选择、投影、连接和除法等基本操作,以及SQL语言的使用,它是数据库操作的标准语言,用于查询、更新和管理数据库。 理解和遵循关系模式的设计准则对于构建可靠、高效的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通过《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这些核心概念,为未来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