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岭隧道围岩稳定性时空效应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89KB PDF 举报
"庙岭隧道基于时空效应的围岩稳定性分析 (2010年)" 本文是一篇关于庙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科学研究论文,由张向东、盛超和王学军等人发表在2010年《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第6期。该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并评估其洞室稳定性。通过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作者们收集了地质资料、施工工艺和围岩变形监测数据,对隧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研究中提到的"时空效应"是指考虑了围岩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影响。时间效应是指随着施工进程,隧道围岩的变形会随着时间逐渐发生并稳定;空间效应则关注不同位置的围岩如何因局部应力状态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在台阶法施工过程中,这一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方法分段开挖,逐次支撑,对围岩的影响是逐步的。 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台阶法施工方式和设计的初期支护参数是合理的,能够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和洞室稳定性。初期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通常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其设计参数需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来确定,以防止围岩过早或过度变形。 此外,论文揭示了隧道围岩变形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关联性,这为控制洞室稳定性提供了关键信息。这种关系的掌握有助于预测和预防可能的不稳定状况,例如岩爆、坍塌等风险,从而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最后,这项工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加深了对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的理解,还为今后的隧道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工程风险,提高隧道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涉及:隧道工程、时空效应、监控量测、稳定性分析,这些都是该研究的核心概念。中图分类号U45则表明这属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文献标识码A表示这是一篇学术论文。 这篇研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实例验证,为隧道工程领域的围岩稳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用方法,对于未来类似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