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对比及开发潜力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24MB PDF 举报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通过对比樊庄区块和郑庄区块的地质、物性及可采性评估,揭示了两区块煤层气开发条件的异同。" 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和开发工作日益受到关注。樊庄和郑庄区块作为此区域的主要煤层气开发基地,其储层特性及其可采性的评估对于优化开采策略具有关键意义。这两个区块虽然地质构造背景大致相同,都属于Ⅰ类资源大区,但在具体储层条件上存在差异。 樊庄区块的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地层呈单斜构造,煤层埋藏较浅,有利于煤层气的开采。其煤厚稳定,煤层平均厚度在4.65至6.85米之间,埋深范围大致在250至610米,这样的深度适中,有利于降低钻井和开采成本。此外,该区块的断层活动相对较弱,减少了开采过程中的地质风险。 相比之下,郑庄区块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尽管同样位于沁水盆地南部,但其储层压力、含气性和埋深可能不同于樊庄区块,这些因素可能对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具体数据未在摘要中给出,但可以推测,如果储层压力较低或含气量不高,可能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投入来确保煤层气的经济可采性。 为了量化和比较这两个区块的可采性,研究者采用了五指标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五指标法通常包括地质储量、储层物性、压力系统、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关键因素,而模糊数学评价法则能处理数据的不确定性,通过构建模糊评判矩阵来综合评估。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为区块的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种系统对比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樊庄区块和郑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的优劣势,还能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煤层气评价和开发提供参考。例如,对于埋深较大或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块,可能需要更侧重于提高开采技术,优化井网布局,以改善开发效果。而对于储层物性优良、地质条件简单的区块,则可能更注重经济效益和环保因素。 沁水盆地南部的煤层气储层特征和可采性研究对于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开采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开采策略,确保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安全和环保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