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测量原理与技术

下载需积分: 9 | PDF格式 | 1.64MB | 更新于2024-07-16 | 67 浏览量 | 4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该资源是一份关于如何测量个人心电图的PDF文档,源自西安交通大学,作者为杨建国,发布于2016年8月。文档内容涵盖了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历史、定义、电极类型、电极位置以及特定的导联系统,如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技术,自1872年以来,经过不断的科学进步,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1901年,Einthoven的创新使心电图变得实用,并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心脏产生的电活动,并将其转化为可读的波形。这些波形,如P、Q、R、S和T波,对应于心脏的不同生理阶段。 在电极类型中,湿电极使用导电凝胶确保皮肤与电极的良好连接,但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皮肤问题。相比之下,干电极分为阻性和容性两种,前者依靠接触电阻,后者则利用电容效应。干电极更便于长期佩戴和使用。 心电图的电极通常被放置在特定的位置,肢体导联需要四个电极,而胸导联需要六个电极,这些位置的选取有助于获取心脏不同角度的电信息。威尔逊中心端(VW)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点,它是左臂(LA)、右臂(RA)和左腿(LL)电位的平均值,用于构建肢体导联和加压肢体导联。肢体导联如I、II、III是两点间的电位差,而加压肢体导联如aVF、aVL、aVR则是与Vw之间的电位差。 胸导联,特别是标准ECG中的设置,对于心电图分析至关重要。它们提供了心脏前壁、侧壁和下壁的电活动信息,有助于识别各种心脏疾病和异常。 这份PDF文档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帮助读者理解心电图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心电图的历史、电极的选择和布置,以及不同导联系统的作用。对于医疗专业人士或对心电图感兴趣的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自学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