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设计:概念到逻辑模型的转换

需积分: 47 5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22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讨论了数据仓库的设计过程,特别是从主题域的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在设计数据仓库时,首先需要确定决策分析的需求,然后识别出事实表和确定维,最后进行逻辑模型设计。" 在数据仓库的设计过程中,首先的步骤是进行需求分析,这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确定主题域:这是数据仓库构建的基础,需要明确对决策分析最有价值的业务领域,例如“商品”主题。理解每个主题域的商业维度及其粒度层次,以便构建适当的模型。 2. 支持决策的数据来源:识别与主题相关的操作型数据源,分析现有报表和查询以了解所需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3. 数据仓库的成功标准和关键性能指标:衡量标准包括用户满意度、性能、数据质量等;性能指标涉及查询响应时间、系统可用性等;并需要明确对数据仓库的期望和用途。 4. 数据量与更新频率:考虑数据仓库的总体规模以及决策支持所需的实时性要求,确定数据更新的周期和时间界限。 在需求分析后,进入模型设计阶段,首先是概念模型设计,这通常以星型模型为例: - 星型模型设计始于确定事实表,例如在“商品”主题中,以“销售业务”作为事实表,它记录了业务的核心测量值。 - 接着确定维,这些维是影响事实的因素,如商店、地区、部门、城市、时间、商品等,它们构成了星型模型的各个卫星表,帮助用户从不同角度分析事实数据。 接下来是逻辑模型设计,这一阶段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表、字段和关系,以支持高效的查询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表的结构,比如创建聚集索引以提升查询性能。 在逻辑模型设计之后,是物理模型设计,这涉及到数据存储的细节,如数据压缩、分区策略、索引类型等,以确保数据仓库在实际运行中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仓库开发还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这是将操作型数据源的数据转化为适合数据仓库格式的过程。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仓库的维护和评估,以持续优化其性能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决策支持需求。 数据仓库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涵盖了需求分析、模型设计、数据处理和性能优化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决策者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持。
2023-06-0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