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与否对临界病例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

0 下载量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54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正畸治疗效果评估"这一主题,由郭真、于鑫鑫和郑艳三位学者合作完成,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他们的研究目标是针对正畸治疗中处于临界状态,即不确定是否需要拔牙的病例,通过使用PAR指数来衡量和比较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治疗效果。PAR指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量化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牙齿排列、覆盖、覆合等变化。 研究对象是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40名临界病例,其中拔牙组和非拔牙组各包含20名患者。通过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如牙齿错位、覆盖、覆合的评估,以及PAR指数总分值的计算,研究人员发现: 1. 治疗前,拔牙组和非拔牙组在错牙合畸形的严重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前牙段的牙齿错位可能对拔牙与否的决定产生影响。 2. 在矫治效果等级评价上,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无论是拔牙还是非拔牙治疗,都能达到改善错牙合畸形的基本目标。 3. 在加权PAR指数总分值、总分差值以及总分值减少百分率方面,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显示出显著的不同,这表明拔牙治疗在牙、牙合关系的调整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该研究为临界病例的正畸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表明拔牙与否的决策不仅依赖于错牙合的严重程度,还应考虑其他临床因素。此外,研究也为PAR指数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强调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医生在处理这类复杂病例时,能够更科学地进行治疗选择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