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境与传播机制的小麦条锈病早期扩散预测方法探讨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0 收藏 4.01M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聚焦于"基于生境信息和传播机制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扩散预测",针对这一主题,作者聂臣巍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背景下,探索了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对这一关键农业病害的管理。小麦条锈病,由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et Henn引发,是一种真菌性多循环气传病害,对小麦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当前,小麦条锈病的预测主要面临三个挑战。首先,预测的时间尺度通常较大,这意味着现有的预测模型可能无法捕捉到病害发展的即时动态,影响了早期预警的有效性。其次,现有的预测方法依赖于抗病品种种植的比例,而忽视了作物生长状况这一重要因素,这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最后,虽然空间上对不同区域条锈病发生程度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区域间的比较,缺乏对病害在具体农田中的微观传播机制的深入理解。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它将考虑生境信息,如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作物生长阶段等,这些因素对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有直接影响。同时,论文将结合病原体的传播机制,如风力、温度和湿度等,来构建一个更为精确的预测框架。通过精细化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希望能够实现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和预报条锈病的爆发点,从而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的防治策略。 论文作者聂臣巍在导师任东副教授和杨小冬副研究员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在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的科技发展。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由于论文强调了原创性和实证研究,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其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在学位论文中明确声明了对此声明的责任。 这篇硕士论文对于农业生物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为未来针对特定病虫害的精准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