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标准-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需积分: 34 0 下载量 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1.08MB PDF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声环境评估,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特别是噪声污染。该标准于2009年12月23日发布,2010年4月1日起实施,替代了之前的HJ/T2.4—1995版本。 本文将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主要内容和应用,以便于理解其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1. 适用范围:该技术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声环境影响评估。涵盖了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声环境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 3. 术语和定义:定义了相关专业术语,如声环境、声源、声环境质量、声环境影响等,确保评价过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 4. 总则:规定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预防为主的原则。 5.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或规划可能产生的噪声影响程度,将评价分为不同等级,以确定评价的深度和范围。 6. 评价范围和基本要求:确定了评价区域的边界和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敏感目标、噪声源分布、背景噪声等。 7.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要求对评价区域的现有噪声水平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噪声源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 声环境影响预测:采用预测计算模式(如附录A中所述),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噪声变化。 9. 声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预测结果,评估噪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影响的程度和性质。 10. 噪声防治对策:提出降低噪声排放的措施和技术方案,以达到环保要求。 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对于规划项目,需考虑长远的噪声影响,提出适应性管理和控制策略。 12. 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规定了评价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附录A和B提供了噪声预测计算的具体方法和公式,便于实际操作。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为从事环评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确保在建设项目和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噪声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污染,维护良好的声环境质量。对于从事环保工作,尤其是环评的人员来说,这一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