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编程实现二进制奇偶校验及其应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05 收藏 828KB RAR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利用MFC编程实现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它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和存储系统中。在奇偶校验中,数据位中1的数量被用来生成一个额外的校验位,使得整个数据序列(数据位加上校验位)中1的总数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单个位错误,但无法检测到偶数个位错误的情况。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微软提供的一套C++类库,用于简化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它为程序员提供了一组封装好的功能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基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程序。在通信程序中,利用MFC进行奇偶校验的实现,主要涉及串口通信编程。 为了实现奇偶校验,发送端需要在每个数据单元发送之前,通过算法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其添加到数据序列的末尾。然后发送包含校验位的数据序列。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同样计算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校验位)的奇偶性,并与接收到的校验位进行比较。如果校验失败(即接收端计算得到的奇偶性与发送端附加的校验位不一致),则表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从而触发重发机制。 实现奇偶校验的基本步骤包括: 1. 定义数据序列:首先需要确定需要发送的数据序列,这通常是一个字节或者几个字节的二进制数据。 2. 计算校验位:根据所选择的奇偶校验类型(奇校验或偶校验),计算出校验位的值。对于奇校验,如果数据序列中1的个数为偶数,则校验位为1,否则为0;对于偶校验,如果数据序列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1,否则为0。 3. 数据封装:将计算出的校验位附加到原始数据序列的末尾,形成新的数据序列。 4. 数据发送:通过串口通信接口将封装后的数据序列发送出去。 5. 数据接收与校验:接收端接收数据序列,并计算其奇偶性,与接收到的校验位进行比对。如果校验成功,则数据正确无误;如果校验失败,则表明数据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损坏,需要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 在MFC中,串口通信可以通过CSerialPort类或者直接使用Win32 API来实现。开发者需要正确设置串口的相关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同时,需要编写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比如用于接收数据的OnRxChar函数,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OnTxEmpty函数。 具体到代码实现,开发者可能需要重载CSerialPort的虚函数OnComm()来处理通信事件。当串口接收到数据时,OnComm()会被触发,然后在该函数中调用GetCommEvent()方法来判断事件类型,如果是接收事件,则读取接收到的数据,并执行奇偶校验检测。 此外,MFC中的定时器(如CTimer类)也可以用于实现定时重发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如果没有收到确认信号,则自动触发数据的重发。 综上所述,使用MFC进行奇偶校验的编程实现涉及到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事件处理以及数据封装和解析。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开发健壮的通信程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