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SBot:晶格畸变自重构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可达性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19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是2012年发表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的科研论文,作者团队由印波、梁振宁、胡文、徐威和王石刚组成,研究主题聚焦于一种名为LDSBot的新型晶格畸变自重构机器人系统。" 文章深入探讨了晶格畸变自重构机器人的可达工作空间分析。LDSBot系统由四个模块构成,这些模块能够组合形成一个平面并联机构式的晶格结构。在分析过程中,研究者首先采取了一种简化方法,将复杂的晶格结构转化为一个等效的“移动副-旋转副-移动副”串联机构,便于进行运动分析。这种简化有助于理解各个模块如何协同工作以及整个系统的运动特性。 接着,研究运用旋量理论的指数积公式构建了正向运动学模型。旋量理论在多关节机械臂和复杂机构的运动分析中有着广泛应用,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旋转和移动的数学工具。通过指数积公式,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每个模块在不同配置下的位置和姿态,这对于理解机器人的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在建立运动模型后,研究人员针对模块结构的约束条件和晶格畸变运动的限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来求解二维和三维晶格的可达工作空间。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抽样和统计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够全面评估机器人在各种可能配置下的工作范围,从而证明LDSBot系统在空间可达性方面的优越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LDSBot系统具有广泛的工作范围,这为大规模自重构机器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发现对于未来在制造、建筑、探索等领域中使用自重构机器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意味着这类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适应性更强,完成多样化任务。 这篇论文揭示了晶格畸变自重构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特别是通过旋量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来研究其可达工作空间,为自重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