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的鲁棒性优化策略

需积分: 12 1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25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多自由度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的鲁棒性研究,针对的是一个典型的工程技术反问题。作者朱旭东和吕西林,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在2013年发表的这篇论文中,重点关注了影响参数识别过程的关键因素。 首先,他们强调了参数识别的不确定性,由于这是反问题的特性,解可能不唯一,因此提高识别效率和结果的精度至关重要。他们采用了序列二次规划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通过优化算法在处理这类复杂问题时展现出较高的稳健性。 研究发现,噪声对识别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识别结果的精度上,并未显著降低识别效率。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噪声会引入误差,但选择适当的滤波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其影响,保持识别过程的稳定性。 其次,时域信息在构建优化目标函数时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发现,时程长度的选择对识别效率和精度有显著影响。通常情况下,选择结构基本周期的8倍作为时程长度能够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这有利于捕捉到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 在非线性力学模型的选择上,Bouc-Wen模型相较于双线性模型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动力响应,从而提高了识别的精度。这表明,在处理非线性结构问题时,选用合适的力学模型对于提升识别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他们观察到,当激励强度较大时,进行参数识别能得到更可靠的结果。这是因为更大的激励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减少识别中的不确定性。 对于那些相关性较弱的参数,作者提出了一种分步识别策略,通过逐步减少参数的数量,降低了识别的复杂性,从而提高了识别效率。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参数众多且相互关联度较低的情况。 这篇论文深入剖析了多自由度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的鲁棒性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和策略,对于实际工程中的参数估计和系统建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优化算法、合理选择时程长度和模型,以及合理的识别步骤,可以在保证识别效率的同时,提高识别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