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与碳酸钙分解耦合模拟:生料进口位置影响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54MB PDF 举报
"DD分解炉改变生料进口位置的数值模拟 (2012年) - 自然科学 论文" 本文是一篇发表于2012年的自然科学论文,主要研究了DD分解炉中生料进口位置对煤粉燃烧和碳酸钙分解的影响。作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探讨这一问题。他们使用Euler坐标系下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来模拟连续相,即炉内气体的流动状态,该模型是处理复杂流动问题的常用方法,能够捕捉到流体中的湍流现象。 对于颗粒相,也就是生料和煤粉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者选择了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离散相模型(DPM)。这种模型可以追踪每个颗粒的独立运动,准确地反映颗粒在炉内的动态行为。煤粉燃烧过程则利用了组分运输模型(STM)结合涡耗散概念(EDC)模型,这是一种考虑化学反应和湍流混合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煤粉的燃烧过程和燃烬效率。 碳酸钙的分解率是水泥生产中的关键指标,研究中使用了相同的STM模型来模拟这一过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分解率直接影响到水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为了考虑辐射传热效应,采用了P-1辐射模型,这是一种简化模型,用于计算气体和颗粒间的辐射换热,对于理解炉内温度分布至关重要。 研究结果显示,将生料进口位置从三次风进口正上方调整到三次风进口侧上方,可以改善煤粉的燃烧状况,燃烬率提高到了86%,这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少未完全燃烧的燃料损失。同时,碳酸钙的分解率预测值达到了92.9%,这是一个显著的提升,意味着能更好地促进水泥熟料的形成,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分解炉技术、煤粉燃烧、碳酸钙分解、生料进口设计以及数值模拟方法,这些都是水泥工业中优化工艺和提高能效的关键点。该研究对实际的水泥生产设备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水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2013-03-1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