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课后题详解:中国地大考研必备资料

2星 需积分: 50 44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2 收藏 85KB DOC 举报
遥感导论是一门关于从远距离对地球表面进行观察和数据采集的技术的课程。本课程的课后习题集包含了第一章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探讨,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遥感基本概念:它定义为一种不直接接触探测目标,而是通过接收和分析目标发出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取和解析物体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方法。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军事等多个领域。 2. 遥感探测系统结构: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探测目标的信息特征(如光谱特性)、信息的获取(通过遥感器收集)、信息的传输与记录(通过卫星或飞机等平台)、信息的处理(如图像解译和数据分析)以及信息的应用(服务于各种决策支持系统)。 3. 遥感与常规手段比较:其优势显著,包括大面积同步观测(提高效率)、高时效性(及时响应变化)、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减少人为干扰,便于跨时空对比)、经济性(节省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局限性(需要与其他技术互补)。然而,遥感的分辨率受限,需要结合地面调查和验证来弥补。 4. 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涉及广泛的实践应用,如在测绘中的地形测量、正射影像制作和专题地图制作;军事中的目标识别与动态监控;农业中的植被监测、作物估产和生态环境评估;水体信息提取,用于水资源管理、环境评价和防灾减灾,如洪水监测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将继续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推动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进步。 通过这些课后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遥感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策略,并了解这一领域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对于考研准备者而言,理解和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