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引导揭秘: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

需积分: 34 5 下载量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9 收藏 251KB PDF 举报
"操作系统引导探究--Linux" 本文主要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从计算机加电开始,逐步解析了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转换,以及引导程序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者以一个名为pyos的实验型操作系统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引导流程的关键步骤。 首先,文章指出,当计算机电源开启时,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会启动并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自检),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完成自检后,BIOS根据用户设定的引导顺序,尝试从指定的驱动器加载引导扇区。引导扇区位于每个磁盘的第一个物理扇区,大小为512字节,如果其最后两个字节是"55AA",则表明这是一个有效的引导扇区,BIOS会将该扇区内容加载到内存的0x0000:0x7c00地址处。 引导程序(Bootloader)就是这个512字节的代码,它的主要任务是初始化必要的硬件,如内存管理、中断处理,并为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做准备。在实模式下,CPU的地址线未被完全利用,无法支持内存保护和多任务等高级功能。因此,引导程序必须切换到保护模式,启用内存管理和段机制,这通常涉及到设置控制寄存器,如CR0,以及执行某些特定的指令,如LTR或LGDT。 在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过渡中,引导程序会加载GDT(全局描述表)和IDT(中断描述表),定义内存访问规则和中断处理方式。接着,它会定位操作系统的内核映像位置,并将其加载到内存中适当的地址。一旦内核被加载,引导程序会将控制权传递给内核,由内核接手后续的初始化工作,如设置页表、初始化设备驱动、启动调度器等。 在Linux环境下,常见的引导程序有LILO、GRUB等,它们提供了更复杂的功能,如多操作系统选择、内核参数设置等。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更是现代Linux系统中的主流引导程序,支持动态配置和模块化设计,能够处理多种文件系统和引导多种操作系统。 引导过程是操作系统启动的关键环节,它涉及硬件初始化、模式切换、内核加载等多个步骤。理解这一过程对于操作系统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解决启动问题,优化系统性能,甚至实现自定义引导流程。本文通过pyos系统引导程序的实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学习路径,有助于深入理解Linux启动的底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