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对象联系图七大成分详解

需积分: 8 15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01MB PPT 举报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由丁宝康主编,主要研究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数据库的基础原理,掌握数据库设计、SQL语言和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课程内容覆盖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ER模型、关系模式设计、关系运算、SQL语言、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 2000和PowerBuilder 9.0的应用,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课程的讲解中,七个关键要素被用来构建对象联系图: 1. **对象类型(椭圆)**:表示实体类型,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概念。 2. **属性(小圆圈)**: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和字符串型,代表实体的特征。 3. **对象间的“应用”(边)**:展示对象之间的逻辑关联,通常反映业务流程中的交互。 4. **单箭头(→)**:单值属性,表示一个对象具有另一个对象的唯一值。 5. **双箭头(→→)**:多值属性,一个对象可以关联多个同类对象。 6. **超类与子类联系(双线箭头〈=〉)**:表示继承关系,用于描绘层次化的对象结构。 7. **逆联系(双线箭头←→)**:两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可能表示数据依赖或约束条件。 章节1中,涵盖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术语、数据抽象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这些都是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核心概念。考核重点在于理解而非记忆,例如理解数据模型的不同层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后续章节,如关系模式设计理论、SQL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等,课程深入探讨了实际应用技术和工具,如SQL Server 2000和PowerBuilder 9.0的使用。这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机会。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具体技术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理解,并为其未来在IT行业中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