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与链式存储结构下队列操作实现详解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33 4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4 收藏 56KB DOC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在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和查找。文章以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系B110505班学生李满意的一份实验报告为背景,该实验是针对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队列基本操作”进行的。 实验的目的明确,是要让学生掌握队列的这些核心操作,特别是理解在不同存储结构下的实现方式。在实验中,学生选择使用链式存储结构,这是因为链表可以动态分配内存,方便实现队列的动态扩展和收缩。链队列由两个指针,头指针(front)和尾指针(rear)来管理,头指针用于入队,而尾指针则用于出队,确保了队列的先进先出特性。 实验内容包括创建一个循环队列或链队列,并具体实施以下操作:首先,遍历队列显示所有元素;其次,执行入队操作,将新元素添加到队列尾部;再次,执行出队操作,移除并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最后,如果需要,还可以实现按值查找功能。 在编程实现上,使用了C语言的链式存储结构,通过定义`LinkQueueNode`结构体表示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LinkQueue`结构体包含了队列的头指针和尾指针。`InitQueue`函数用于初始化链队列,动态分配内存给队列的第一个节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编写和调试源代码,包括`#include<stdio.h>`和`#include<stdlib.h>`等库,实现了队列的操作。运行结果显示了队列的正确运作,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队列理论的理解,还巩固了他们对指针和链表等基础知识的运用。 总结部分,实验让作者认识到编程并非难以掌握,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队列和其他数据结构的结合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作者鼓励其他学生好好学习数据结构,因为这是编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个实验,作者的编程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对自己有信心了。 这篇实验报告详细地展示了如何在顺序或链式存储结构中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设计、实现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技巧。
2010-05-29 上传
(1)用带表头的链表存放输入的数据,每读入一个数,按升序顺序插入到链表中,链表中允许两个结点有相同值。链表的头结点存放链表后面的结点个数,初始化时就生成头结点(初值为0)。链表翻转是把数据逆序(变成降序),注意,头结点不动。翻转后要再翻转一次,恢复升序后才能插入新元素,否则会出错。 (2)先定义堆栈的几个基本操作,再设计一主函数利用堆的操作完成以下功能:假设一个算术表达式中可以包含三种括号:()[]{},且这三种括号可以按任意次序嵌套使用(如:...[...{...}...[...]...]...(...))。编写判别给定表达式中所含括号是否正确配对出现的算法,已知表达式已存入数据元素为字符的单链表中。 (3)先定义队列的几个基本操作,再设计一主函数利用队列的操作完成以下功能:键盘输入的字符可以临时存入键盘的缓冲区中。为了充分利用缓冲区的空间,往往将缓冲区设计成链式循环队列的结构,并为循环队列结构的缓冲区设置一个队首指针和一个队尾指针。每输入一个字符到缓冲区中,就将尾指针后移,链入缓冲区的循环队列之中;每输出一个字符号,就将队头指针前移,将它从缓冲队列中删除。假设有两个进程同时存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第一个进程连续在屏幕上显示字符“X”,第二个进程不断检查键盘上是否有输入,若有则读入用户键入的字符,将其保存到键盘缓冲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