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间距通道布线算法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83MB PDF 举报
"不等间距通道布线的一种有效算法 (1984年) -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陈允康、王健生与骊山微电子公司谢文广"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中的通道布线是一项核心算法,尤其是在1982年,Yoshimura和Kuh(葛守仁)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算法。本文主要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扩展,使其适用于出线端不等间距的复杂情况。这种改进的算法使用FORTRAN编程语言实现,并在骊山微电子公司的NOVA(A)系统上运行,利用该系统的自动绘图功能,能够直接生成实际的双层通道布线图。 通道布线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简单有效,尤其在通道宽度可变且无闭环垂直约束时,可以确保100%的布通率。因此,无论是对于均匀结构如门阵列或单元胞结构,还是不均匀结构如积木块结构,通道布线算法都是理想选择。过去的研究中,Yoshimura和Kuh的算法被认为是最优的,它们基于图论,已在多个实例中取得最佳结果。这些算法已经被推广应用于各种复杂场景,包括有闭环垂直约束、不规则边界通道、三层通道以及两维通道布线。 本文提出的算法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允许出线端不等间距地任意排列,而不局限于等间距且上下对齐。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接受实际出线端的坐标作为输入,使得可以直接生成反映真实布局的双层通道布线图。这在实际布线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通道布线问题的基本设定是,元胞沿通道两侧排列,每个元胞的出线端都有特定的线号。目标是通过线网连接相同线号的出线端,通常水平线段位于一层,垂直线段位于另一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算法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分配线网路径,同时避免线路交叉和拥堵,以达到最佳的布线效率和密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算法首先会对出线端进行排序和组织,然后采用图论中的策略来规划线网路径,确保连接正确且路径最短。在不等间距的情况下,算法需要处理更多的变量,如不同出线端之间的距离差异,这可能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然而,通过精心设计的数据结构和搜索策略,算法可以高效地找到最优解。 这篇论文不仅提供了对现有通道布线算法的扩展,还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算法转化为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实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中。这种方法的实施对于提高集成电路设计的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不规则和复杂结构的布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