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自适应网络提升普通话语音识别性能

0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509KB PDF 举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使用多级自适应网络(MLAN)来改善声学特征的判别能力,并结合串联系统处理标准普通话与口音普通话之间的声学和语言不匹配问题,以解决数据稀疏问题。该方法在广东话普通话(A-PTH)识别上取得了显著的字符错误率降低,相对减少了13.8%和24.6%。" 本文是一篇关于语音识别的研究论文,重点关注了口音普通话(如广东话普通话)的识别挑战。标准普通话(S-PTH)与口音普通话(A-PTH)之间的声学和语言差异使得口音语音识别相对于标准语音识别更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结合了串联系统和多级自适应网络的新框架。 首先,串联系统(Tandem system)在语音识别领域中通常指的是将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串联在一起,通过前一阶段的声学建模结果来训练后一阶段的语言模型,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识别性能。在这个框架下,串联系统被用来增强声学特征的判别能力,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口音普通话的特性。 其次,多级自适应网络(MLAN)是该研究的核心创新点。它旨在结合标准普通话语料库的信息,以解决由于口音普通话数据稀疏导致的训练难题。MLAN通过多个层次的学习,逐步适应不同级别的特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引入标准普通话的语料信息,使得模型能够在保持对标准普通话理解的基础上,逐渐理解和识别口音普通话的特性。 实验部分,该研究以广东话普通话为例,将其作为口音普通话(A-PTH),并将北方地区标准普通话(S-PTH)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采用MLAN框架后,字符错误率相对降低了13.8%和24.6%,这表明提出的多级自适应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口音普通话的识别准确度,减轻了数据稀疏性带来的影响。 这篇研究论文为口音普通话识别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改进的模型结构和学习策略,提升了语音识别系统在处理非标准发音时的性能。这一方法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如智能语音助手、语音交互系统等,具有广泛的潜力和价值,可以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