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详解:逐趟结果与代码实现
![](https://csdnimg.cn/release/wenkucmsfe/public/img/starY.0159711c.png)
本题要求我们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并在每次排序后输出当前数组的状态。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首先,我们来看代码部分:
```c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a[80], i, j, n, t, k, p;
scanf("%d", &n); // 输入待排序的元素个数
for(i = 0; i < n; i++) // 读取每个元素
{
scanf("%d", &a[i]);
}
for(i = 1; i < n; i++) // 冒泡排序过程
{
p = 0; // 标记是否进行了交换,用于判断是否还有交换操作
for(j = 0; j < n - 1; j++) // 每次遍历内部元素
{
if(a[j + 1] < a[j]) // 如果发现相邻元素逆序
{
t = a[j + 1]; // 保存较小元素
a[j + 1] = a[j]; // 将较小元素放到前面
a[j] = t; // 将较大元素放到后面
p = 1; // 标记进行了交换
}
}
for(k = 0; k < n; k++) //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
printf("%d", a[k]);
}
printf("\n");
if(p == 0) // 如果一趟没有交换,说明已经排序完成,跳出循环
break;
}
return 0; // 主函数返回值
}
```
**知识点解析:**
1. **数据结构**:这里使用的是线性表(数组)作为数据结构来存储待排序的整数。数组a[80]用于存放这些元素。
2. **冒泡排序**:核心算法是在两层循环中进行,外部循环控制遍历次数(n-1次),内部循环用于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if(a[j + 1] < a[j])`这一条件判断,表示如果当前元素小于其后一个元素,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3. **输出每一趟结果**:在每一轮内部循环结束后,通过`printf`函数打印出当前数组的排序状态,元素间用空格分隔。如果在某一轮内部循环结束后没有发生交换(`p == 0`),则表明数组已经有序,可以提前结束排序过程。
4. **代码执行流程**:程序首先读入待排序的元素个数和元素值,然后进入冒泡排序的主循环。每次内部循环后,如果发现并进行了交换,就输出当前数组,然后继续下一轮;如果某趟没有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有序,退出循环。
总结,这个程序实现了一个冒泡排序算法,通过输出每趟排序的结果,展示了排序过程中的变化,直至数组完全有序。这种输出方式对于理解排序算法的工作机制和直观观察算法效率非常有帮助。
437 浏览量
4442 浏览量
10046 浏览量
129 浏览量
463 浏览量
2023-12-06 上传
144 浏览量
2023-04-01 上传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218ef27adb5f4fadb10081b18b49c877_wwweet.jpg!1)
wwweet
- 粉丝: 58
最新资源
- Hibernate实战:2005年Manning出版社版
- Subversion与Apache配置指南:外网访问教程
- JMS规范详解:从入门到精通
- JSP2.0语法详解:动态表达式与XML特性
- 构建Java Web应用:Struts实战
- Web测试全攻略:页面与功能验证
- Wicket框架深度解析与实战指南
- Linux下TCP/IP网络配置原理与实现
- 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入门与EDA设计流程详解
- 十年MFC历程:微软技术回顾与成长
- C#中实现DirectX功能的三种策略:组件化、COM互操作与VB类型库应用
- 电脑常见故障与解决策略汇总
- PostgreSQL实用指南:备份恢复与性能优化
- FPGA在软件无线电中的灵活应用与优势
- Hibernate入门教程:配置与对象-关系映射
- 东北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实验:DDA与Bresenham算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