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MA传输类型详解:连接与非连接模式的InfiniBand与RoCE

需积分: 50 201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2.5M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探讨了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的传输类型,特别是在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和iWARP(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背景下。RDMA技术是一种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技术,它允许数据在不经过CPU干预的情况下直接在远程机器的内存中读写,从而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降低延迟。 首先,文章将RDMA的传输类型划分为连接模式和非连接模式。连接模式包括可靠的连接(RC)和非可靠的连接(UC),每种类型都对应特定的队列对(QP)来建立和维护连接。在连接模式下,每个主机间的通信需要一对一的队列对支持,而在非连接模式(如UD)下,一个队列对可以支持多个并发连接,灵活性更高。 消息服务部分强调了消息服务在应用程序和远程节点之间的通信中起到的关键作用。Channel-IO连接通过应用创建,每个通道都有发送队列(SQ)和接收队列(RQ),这些队列负责管理不同类型的消息,并通过映射到应用的虚拟地址空间,让应用可以直接访问。 文章还涉及了RDMA的原语类型,这是低级别操作的基本单元,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传输。原语包括诸如RDMA Read、Write等操作,它们在保证高效的同时也支持可靠性和顺序性。 InfiniBand(IB)是RDMA的重要支持协议之一,它提供了一种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连接。文档介绍了IB技术的发展历程、优势,以及其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的详细设计。RoCE和iWARP作为InfiniBand在以太网和互联网环境中的变体,也得到了深入的讨论,分别解释了它们如何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RDMA功能。 此外,文章还涵盖了应用和RNIC(Remote NIC,远程网络接口卡)传输接口层,以及内存Verbs(处理内存操作的接口)和消息Verbs(处理消息传递的接口)。这些接口层次的设计使得RDMA能够与各种应用环境无缝集成。 总结来说,本文是一份详尽的指南,涵盖了RDMA的传输类型、实现方式、标准组织、协议架构以及与InfiniBand、RoCE和iWARP相关的知识,为理解和应用RDMA技术提供了全面的视角。读者可以通过关注“架构师技术联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电子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