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中断机制详解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收藏 574KB PDF 举报
"中断机制" 在计算机系统中,中断机制是一种关键的技术,它使得硬件设备能够与操作系统(如Linux内核)有效地交互。中断机制允许硬件在需要服务时主动通知CPU,而不是持续不断地轮询检查状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中断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中断触发**:当硬件设备需要CPU的注意时,例如硬盘完成读写操作、键盘按键被按下或网络数据包到达,设备会产生一个电信号,这个信号称为中断请求(Interrupt Request, IRQ)。 2. **中断控制器**:中断请求信号通常会先传递给中断控制器,如8259A,这个组件负责管理和分配中断,将中断请求转化为处理器可以理解的形式。 3. **中断处理**:中断控制器将中断信号发送给CPU,CPU检测到中断后,保存当前执行的任务的状态(即现场保护),然后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4. **中断服务**:中断处理程序位于操作系统内核中,它负责处理与中断相关的工作,比如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完成数据传输,或者更新系统状态。 5. **中断返回**:中断服务完成后,CPU恢复之前保存的任务状态,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这就是中断返回。 中断可以分为两类: - **同步中断(Synchronous Interrupts)**,也称为异常,通常是由CPU在执行指令期间遇到的问题引起的,如除零错误、页面错误等。同步中断与当前执行的指令紧密相关,一旦发生,CPU会立即停止执行当前指令。 - **异步中断(Asynchronous Interrupts)**,通常是由外部硬件设备产生的,如I/O设备的中断请求。这些中断与CPU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它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由硬件设备的时钟信号触发。 中断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 **可屏蔽中断(Maskable Interrupts)**:大多数硬件设备产生的中断属于这一类,可以通过设置中断屏蔽位来控制CPU是否响应。当中断被屏蔽时,CPU会忽略这些中断请求。 - **非屏蔽中断(Non-Maskable Interrupts, NMI)**:这类中断无法被屏蔽,通常用于处理非常紧急的情况,如电源故障、硬件错误等。非屏蔽中断一旦发生,CPU必须立即处理。 中断机制在现代操作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还使得CPU能够高效地处理多个并发事件,是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实时系统的基础。理解中断机制对于操作系统设计和硬件驱动开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