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失真信源与信息率失真函数R(D)解析
版权申诉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3
收藏 1.53MB PDF 举报
"限失真信源与信息率失真函数R(D)是关于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质量的重要概念,主要研究在允许一定程度失真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压缩信息,同时保证传输效果满足预设的质量要求。这一理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信息源和接收设备,旨在在给定的Quality of Service (QoS)条件下确定最大可接受的失真D,并找出对应的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D)。"
在第四章中,作者首先阐述了引入限失真概念的必要性。因为信息传输过程中失真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接收端(无论是人还是设备)都有其自身的分辨能力和灵敏度限制。因此,有些超出这些能力范围的信息传输并无实际意义。此外,即使是能够分辨和判断的失真,只要对通信质量影响不大,也可视为允许的失真。研究R(D)的目标是针对不同信源和信宿,找到在特定QoS要求下的最大允许失真D以及对应的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D)。
信源与信宿之间的失真通常通过一个名为d(u_i, v_j)的失真度量函数来定量评估,该函数定义在信源和信宿的联合空间上。失真度量函数具有非负性和对称性,并且在无失真情况下(即信源和信宿输出相同)为零。对于离散信源,失真可以表示为矩阵d_ij,其中d_ij为零表示无失真,非零表示有失真。例如,如果采用汉明距离作为失真度量,d_ij = 1当i≠j,表示存在失真。对于连续信源,失真通常由二元函数d(u, v)表示,如平方误差距离,即d(u, v) = (u - v)^2。
允许失真D被定义为统计平均失真的上界,确保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失真不超过这个阈值。在分析信息率失真函数R(D)时,假设有一个无失真的试验信道,这有助于理解信源和信宿之间的理想通信情况。
R(D)函数是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的核心,它描述了在给定的最大失真D条件下,信源编码能够达到的最低比特率。H(U)代表无失真情况下的信源熵,它总是大于等于R(D),只有在D=0的理想情况下,两者才相等。通过深入研究R(D)函数,我们可以设计出更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以适应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失真容忍度,同时确保信息传输的效率。
2022-11-17 上传
2021-09-19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2-11-07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苦茶子12138
- 粉丝: 1w+
- 资源: 6万+
最新资源
- WordPress作为新闻管理面板的实现指南
- NPC_Generator:使用Ruby打造的游戏角色生成器
- MATLAB实现变邻域搜索算法源码解析
- 探索C++并行编程:使用INTEL TBB的项目实践
- 玫枫跟打器:网页版五笔打字工具,提升macOS打字效率
- 萨尔塔·阿萨尔·希塔斯:SATINDER项目解析
- 掌握变邻域搜索算法:MATLAB代码实践
- saaraansh: 简化法律文档,打破语言障碍的智能应用
- 探索牛角交友盲盒系统:PHP开源交友平台的新选择
- 探索Nullfactory-SSRSExtensions: 强化SQL Server报告服务
- Lotide:一套JavaScript实用工具库的深度解析
- 利用Aurelia 2脚手架搭建新项目的快速指南
- 变邻域搜索算法Matlab实现教程
- 实战指南:构建高效ES+Redis+MySQL架构解决方案
- GitHub Pages入门模板快速启动指南
- NeonClock遗产版:包名更迭与应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