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历程与优势:从Simula到Java和UML

需积分: 11 9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91MB PPT 举报
"第二阶段-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讲义"主要探讨了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本讲义首先回顾了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Simula-67,通过Object、Liskov原则、抽象数据类型(ADT)、Common Lisp Understanding (CLU)、Smalltalk等里程碑式的语言,直至C++、Java等现代语言的诞生。这些语言的出现旨在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可靠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强调了从问题域直接映射到软件设计的直观性。 引入面向对象的主要动机源于人们对软件开发效率和可理解性的追求。它提倡将客观世界视为一系列的对象,这符合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使得问题解决更具针对性。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软件,其复杂性得以降低,且易于维护和扩展,因为数据和功能被紧密集成,减少了分析与实现之间的界限。相比之下,过程化方法则倾向于将系统组织在一系列执行流程中,过程与数据明确分离,关注数据结构、算法和控制流程。 过程化方法注重数据传输,而面向对象方法则更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对象上,每个对象包含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这种结合使得软件设计更为灵活和可复用。通过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开发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模型化和可视化,同时,如XML和Web服务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面向对象技术的边界。 Grady Booch、Ivar Jacobson和Jim Rumbaugh三位著名软件工程学家对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规范了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第二阶段的讲义深入剖析了面向对象方法的理论基础、优势和实际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理解这一核心IT技术的框架。"